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区、各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工作部署,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岁末年初是生产安全事故易发高发期,建筑施工企业易出现赶工期、抢进度问题,再加上冬季城乡供暖供气需求旺盛的特点,各级相关部门、单位要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实际行动,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抓好本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牢固树立“群众过节、我们过关”观念,把肩负的政治责任落实到安全防范各项工作中。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上一线,广泛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紧盯问题最突出领域、工作最薄弱环节,带头深入基层督查检查,切实推动基层排查风险隐患。要密切关注相关行业领域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落实源头管控措施、属地管理责任和矛盾化解机制,妥善处置信访问题,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二、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

各级相关部门、单位要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围绕责任落实、管理制度、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查找不足,强化管控措施,落实闭环管理。

一是要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开展在建工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检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控,严防坍塌、高坠、起重机械设备倒塌、火灾等事故发生。加强对沿铁路线、轨交线、高速公路等临近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工地的安全管控。加强市场现场联动治理,严厉打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出借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高度重视极寒天气、大风和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结合冬季施工特点,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物资储备。深刻把握安全生产规律,针对建筑工地施工特点,做好节日期间停产停工、节后复产复工的安全保障工作,坚决杜绝盲目赶工期、抢进度的施工行为。对需连续施工的项目,要严格执行项目参建各项关键岗位人员在班在岗制度。

二是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强化市区联动,积极发挥市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做好节假日期间地下空间安全监督检查。聚焦燃气设施设备安全运行、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用气安全、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现场作业安全等,全力推进本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做好瓶装液化气配送,天然气供应保障,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依托现有各类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类资源调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落实保障队伍安排,确保节假日期间用气安全。

三是要切实做好自建房安全整治。深入推进自建房安全治本攻坚行动,巩固经营性自建房整治成果,扎实推进非经营性自建房工程性整治。针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自建房,要加大工程性整治力度,配合消防救援部门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及时有效消除房屋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和使用安全隐患。在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前,要加强日常巡查管控,确保撤人停用、硬隔离管控等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坚决做到“危房不进人、人不进危房”。

四是要加强房管领域安全管理。房屋管理部门要在节前组织力量,针对住宅修缮工地、房屋征收基地、拆房工地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协同开展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设施隐患排查,推进消防设施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

五是要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要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的发现、劝阻、报告职责等,指导物业服务企业配合推进充电设施按居民合表电价计价工作。各区要因地制宜增设充电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全覆盖,配合推进充换电柜建设,缓解有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三、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要强化预测、预警、预报机制。充分发挥“一网统管”平台作用,加强对城市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集中研判、预测预警。强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日常巡查,对人员密集、问题多发的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提高巡查频率。加强城市公共区域私搭乱建治理,严肃整治在城市公共区域乱堆、乱放、乱挖、乱设、乱建等现象。密切关注极寒天气和雨雪冰冻、地震等灾害,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相关舆情动向,及时了解、发布预警信息,加强风险提示和安全宣传。

二是要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推动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员制度,快速、全面、准确掌握突发事故信息,及时核实、上报有关信息,坚决杜绝漏报、迟报和瞒报。

三是要强化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提高城市管理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有力应对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上海市住建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