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明确指出,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倪虹强调,通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性、韧性和智慧化水平,让市民生活得更加便捷、舒适、美好。
创举成果:实打实改善民生
自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约1.2亿居民。工程内容涵盖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设停车位(380万个)、建设养老与托育设施(近8万个)、安装充电桩(105万个)以及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总面积达3100万平方米)。此外,更新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总长达12万公里。种种举措都在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显著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体检”先行:精准找准城市短板
借鉴人体定期体检的理念,“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成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共识。城市体检旨在坚持两大导向:
问题导向:自住房、社区、城区等各层面入手,查找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停车难、充电不足、养老服务缺失、儿童活动空间不足等现实问题;
目标导向:聚焦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短板,如文化特色不足、公共服务不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足及现代科技与城市管理融合不充分等问题。
目前,全国已有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将支持条件成熟的县级市开展相关工作,为后续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聚焦三大项目: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
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点推进三类更新项目:
民生项目
将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纳入更新改造范围,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模式;
扩大城中村改造范围,继去年新增100万套改造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规模;
推动完整社区建设,重点围绕老年人和儿童需求,完善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并增设托育服务与儿童活动场所。
发展项目
更新老工业区与旧厂房,注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改造老街区,打造精品街道和城市客厅,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空间,同时激发消费活力;
保护与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推动城市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安全项目
加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再改造15万公里地下管线,切实守护城市“里子”与“良心”;
推进调蓄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工程项目,重点解决城市易涝积水问题,确保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重点项目;
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着力实现燃气、供水、排水等城市生命线的全覆盖监测,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韧性。
通过“体检—更新”这一科学推进路径,住房城乡建设部正不断释放城市更新红利,以实实在在的工程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助力打造更加宜居、韧性和智慧的现代城市。
(参考-上海市住建委公众号)